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江苏 > 农业气象 >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 关键期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2010年江苏省小麦全生育期农业气象条件评述

【字体:   2010-09-25 15:08:17   来源: 中国天气网江苏站

摘要:小麦自播种以来,经历了冬前低温寒潮雨雪冰冻天气,积温不足,苗情素质较差;越冬期和返青拔节期又遇低温和持续阴雨寡照,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和渍害;冻害使小麦幼穗冻伤、冻死;阴雨光照严重不足,光合累计少,渍害重。拔节后期天气转好,多晴少雨天气,有利于小麦拔节。抽穗开花期天气好转,多晴少雨,抑制了小麦赤霉病发生。灌浆前期5月17~23日我省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小麦灌浆。灌浆后期天气晴好,有利小麦的灌浆、籽粒增重,弥补前期的不足。收获期多晴少雨,小麦顺利收割入仓。

总体来说,今年气象条件弊大于利,小麦单产减少。

一、主要有利的农业气象条件

秋播期间:去年小麦播种期间,我省天气总体较好,有利于播种出苗,适期播栽比例高,大面积实现一播全苗。据省作栽站统计,全省适期播种的小麦占77%,比上年提高1%,是近6年来适期播种比例最高的年份。

越冬期间:冬季我省出现6次大范围的寒潮和强冷空气天气过程。今年冬季冻害面积较大,但冻害程度普遍较轻。由于寒潮过后气温回升较快,加上今年我省小麦适播比例较大,旺长苗、提早拔节小麦的比例小,小麦冻害轻,主要表现为叶片受冻,发生在淮北。淮北小麦的冻害面积占50%左右,但并未出现去年大面积干冻死苗现象,对产量影响不大。

返青拔节期间:拔节后期天气转好,气温升高。多晴少雨天气,光照比较充足,有利于小麦拔节,亦有利于田间排湿降渍,但因前期降水持续时间长且雨量较大,苏南地区农田土壤依然偏湿。

抽穗开花期间:我省4月下旬~5月上旬天气晴好,气温高,光照足,对小麦灌浆、籽粒充实有利,增加千粒重。由于生育期推迟,5月上旬淮河以南地区小麦处于抽穗扬花盛期,天气晴好,抑制了赤霉病的发生,赤霉病零星发生。

灌浆结实期后期:天气晴好,光照充足,有利小麦的灌浆、籽粒增重,弥补前期的不足。

收获期:收获期多晴少雨,全省小麦顺利收割入仓。

病虫害情况:据省植保站调查,今年小麦抽穗扬花期气象条件较好,多晴少雨,赤霉病发生轻。

二、主要不利的农业气象条件

秋播期间: 去年11月中旬全省出现的大范围雨雪降温天气推迟了部分晚播麦的播种进度和出苗期。

冬前生长期间:去年11月15日我省出现今冬第一场大范围雨雪天气,时间早、范围大,对苏北地区适期播种小麦冻害较轻,影响晚播小麦出苗分蘖。由于冬前积温不足,造成晚播小麦分蘖缺位,不能带蘖越冬,苗情素质下降。冬前小麦苗情总体上差于上年,接近常年。总的苗情特点:1、基本苗下降;2、小麦叶龄和生长量偏小;3、三类苗比例略增。

越冬期间:1月下旬至2月上旬淮河以南地区持续阴雨天气,低洼地区田间积水多,发生湿渍害,造成小麦的根系发育不良,植株光合积累少,光合效率低,生长受抑,出叶速度慢,分蘖和群体生长量偏少,个体偏弱,生育进程推迟。总体苗情偏小、偏少、偏弱、偏迟,但仍处于正常范围。期间小麦平均叶龄为6.5叶左右,亩总茎蘖60万左右,单株茎蘖2.2个,与上年比分别约减0.4叶、5万、0.2个。

返青拔节期间:2月24日至3月9日全省出现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低温阴雨寡照使得田间土壤湿度较大,尤其淮河以南地区雨量偏多,出现不同程度的湿渍害,由于土壤水分长期处于饱和状态,透气性不好,作物根系吸收能力受阻,影响小麦拔节。

期间由于冷空气较强,气温下降明显,极端最低气温都在0℃以下,部分地区达-5~-6℃,出现冰冻天气,主要表现为小麦幼穗冻伤、冻死。

孕穗期间:4月13~16日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霜或霜冻。低温霜冻天气对小麦造成不利的影响:小麦小穗冻伤,个别小穗被冻死,影响结实率,穗粒数减少。4月中旬阴雨寡照天气使小麦根系发育不良,延缓了小麦的抽穗。小麦孕穗期生育进程慢于去年,苗情与常年相当,略差于大丰收的去年。期间小麦平均叶龄8.7叶,群体茎孽数57万/亩,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0.4叶、2.2万。全省小麦一、二、三类苗及旺长苗比例分别为33.96%、43.39%、20.26%、2.39%,与上年同期相比,一二类苗比例下降1.65个百分点。

灌浆结实前期5月17~23日我省出现连续阴雨天气,多雨寡照,光合效率下降,光合产物累积少,影响小麦灌浆,不利提高千粒重。

编辑: jiangsu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山西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