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江苏 > 农业气象 >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 特色农业气象服务

江苏省2010年春季生态质量气象评价报告

【字体:   2010-08-18 16:13:07   来源: 中国天气网江苏站

摘要:2010年春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偏低;降水量较常年偏多,分布北少南多;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5月发生雷雨大风天气对农作物产生危害。利用江苏省2010年春季35个市(县)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土地数据和卫星遥感资料,根据生态质量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分级标准,结合社会调查,获得:2010年江苏省春季的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总体略高于冬季值:丰县、徐州、新沂、沭阳、睢宁、淮安等地生态质量指标在30~55%之间,属于一般等级;其它地区在55~70%之间,属于良好等级。

一、气候条件概述

季平均气温:全省大部分地区春季平均气温偏低

全省春季各站平均气温11.6(赣榆)~14.7(高淳)℃,全省春季平均气温为13.3℃,较常年偏低0.6℃。淮北和江淮地区11.6~13.8℃,其它地区13.8~14.7℃,与常年同期相比,除无锡、昆山较常年同期略偏高外,其他地区偏低0.2~1.6℃。

季降水量:全省大部分地区较常年偏多,分布北少南多

春季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115~250mm,其它地区250~423mm,分布为北少南多。与常年同期相比,除丰县、徐州、沭阳、睢宁地区偏少1~2成外,其它地区偏多1~4成。

季日照时数:全省大部地区日照时数较常年同期偏少

春季日照时数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500~605小时,江淮南部和苏南地区373~500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除射阳、镇江、常州略偏多外,其它大部地区较常年偏少1~2成。

二、生态质量评价指数计算及分析

1、 湿润指数

根据江苏省实时的、现有的气象观测站气象资料,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出各地春季的湿润指数:

今年春季湿润指数值在0.44~2.43之间变化,湿润指数淮北地区0.44~1.17,淮河以南地区1.17~2.43。丰县、徐州、新沂、沭阳、睢宁、泗洪、淮安等地小于1,其它大部分地区湿润指数大于1。湿润指数分布北部小,南部大(见图1)。我省今年春季淮河以南大部分地区湿润系数大于1,表明水分基本能够满足农作物、森林、草地等植被生长。淮北地区水分略偏少。

今年春季降水时空不均,北少南多,前中期多雨,后期相对略少。春季各月湿润指数分布:4月湿润指数最大,3月次之,5月最小。4月份降水最多,湿润指数最大。

  

  图1  江苏省2010年春季各地湿润指数分布图

2、植被覆盖指数

利用我台接收的EOS卫星遥感数据及农业、林业等部门调查数据,得到我省的植被覆盖面积,根据植被指数计算公式来获取地表覆盖状态值,作为生态状态的重要表征,计算得到江苏省2010年春季植被覆盖指数为0.2557,较冬季略有增加。

3、水体密度指数

水在任何一种生态系统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是生态系统物质流与能量流的重要载体,也是人类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尤其在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中,水是生态系统的决定因素。利用春季主要水体面积数据,计算各县(市)水体面积占区域面积的百分比,即为水体密度指数。利用我台所接收的卫星遥感数据初步统计得到江苏省2010年春季水体密度指数为0.0666,较冬季有所增加。

4、土地退化指数

土地退化是自然侵蚀和人文因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土地退化指数是是衡量区域土地退化程度的一个量化指标,是评价区域内水蚀、重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和工程侵蚀的面积占评价区域总面积的比重。

江苏地貌以平原为主,大部分地区水体流失程度轻,利用环保、水利等部门资料,江苏省2010春季土地退化指数变化不大,为0.121。

5、灾害指数

今年3、4月份无灾害,5月我省出现雷雨大风天气,对麦油造成危害。春季生态灾害指数为0.0003。

三、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综合分析各要素,利用生态质量气象监测规范所用方法计算,2010年春季江苏省的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数较冬季有所增加。丰县、徐州、新沂、睢宁、淮安等地生态质量指标在30~55%之间,属于一般等级,说明该地区今年春季光温水等气象条件比较协调,植被覆盖处于中等水平,较适合人类生存。其它地区生态质量指标在55~70%之间,属于良好等级,说明该地区今年春季光温水等气象条件协调,植被覆盖度较好,降水充足,适合人类生存。

  

编辑: jiangsu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山西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