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江苏 > 农业气象 > 江苏省农用天气预报 > 月报

江苏省2014年2月农业气象月报

【字体:   2014-03-07 10:05:19   来源: 中国天气网江苏站

【内容提要】月气温持平,降水偏多,日照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上中旬,上中旬出现雨雪冰冻天气,16~18日淮河以南地区出现大到暴雪天气,雨雪过程有效地补充了淮北和江淮地区土壤水分,解除了淮北地区的旱情,且冻害较轻,有利麦油春发稳长。全省小麦和油菜苗情总体上明显好于上年。目前淮河以南地区产生渍害,需排水降渍。

据省气候中心发布的2014年3月气候趋势预报:预计今年3月降水量全省大部以偏多为主,较常年偏多0~2成。以过程性降水为主,下旬可能存在3~5天连阴雨过程。预计3月平均气温全省大部比常年偏高0~1℃,冷空气过程主要出现在上旬。预计月最低气温全省接近常年同期。

一、基本农业气象要素

1、气温

本月平均气温持平。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1.7~3.2℃,其它地区3.2~6.0℃,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各地持平。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持平或略低,其它地区偏高0.3~1.8℃。中旬苏北地区偏低1.8~2.7℃,其它地区偏低2.1~3.3℃。下旬淮北地区偏高2.0~3.1℃,其它地区偏高1.1~2.7℃。

月极端最低气温为-9.7℃,11日出现在东海。

2、降水

月降水量偏多,分布北少南多: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地区28~94mm,其它地区为84~153mm。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和江淮北部以及高淳、金坛地区偏多4~9成,其它地区偏多1.0~1.9倍。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全省普遍偏多1.2~5.8倍。中旬沿江苏南东部、江淮之间沿海地区及沭阳偏多1.1~2.2倍,其它地区偏多3~9成。下旬淮北地区偏少6~9成,淮安、盐城地区偏少1~5成,其它地区偏多2~9成。

降水日数: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5~10天,其它地区11~16天。

3、日照

月内日照时数总体偏少。苏北地区73~125小时,苏南地区69~97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苏北地区偏少2~4成,苏南地区偏少1~4成。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淮北和江淮地区偏少5~8成,其它地区偏少3~5成。中旬淮北地区偏少1~3成,其它地区偏少3~5成。下旬淮北地区偏少3~5成,其它地区偏少1~3成。

阴天日数:淮北地区11~15天,淮河以南地区15~19天。

二、农作物生长状况及气象条件分析

月内小麦处于越冬~返青期,油菜处于现蕾抽苔期。月气温持平,降水偏多,日照偏少。降水主要集中在上中旬,上中旬出现雨雪冰冻天气,16~18日淮河以南地区出现大到暴雪天气,雨雪过程有效地补充了淮北和江淮地区土壤水分,解除了淮北地区的旱情,且冻害较轻,并抑制气温过快上升,对促进小麦、油菜春发稳长较为有利。

今年越冬期气候条件总体有利,全省小麦和油菜苗情总体上明显好于上年,特别是小麦一、二类苗比例达79.35%,是近6年来的最好水平。越冬期间气温明显偏高,虽然导致小麦、油菜旺长面积有所增加,但有利于晚播小麦和晚栽油菜苗情转化升级。立春后,全省气温降幅较大,并持续低温雨雪天气,这既平抑了在田作物旺长,避免小麦拔节和油菜抽薹过早,又补充了土壤水分,缓解了淮北等地区的旱情。

目前淮北地区的土壤墒情适宜,但淮河以南地区由于雨雪量明显偏多,部分地势低洼、沟系不配套田块土壤过湿,局部已经产生明显渍害,需排水降渍。各地要落实好各项春季田管措施,进一步促进苗情转化升级,预防早春冻害。

三、2014年3月天气预测与农事建议

据省气候中心2014年2月27日发布的3月气候趋势预报:预计今年3月降水量全省大部以偏多为主,较常年偏多0~2成。以过程性降水为主,下旬可能存在3~5天连阴雨过程,以省南部较为明显。预计今年3月平均气温全省大部比常年偏高0~1℃左右,冷空气过程主要出现在上旬。预计月最低气温全省接近常年同期,淮北地区为-4~-2℃,江淮之间为-4~0℃,沿江苏南-2~0℃。

1、各地必须做好沟系清淤疏通工作,做到三沟配套,沟沟相通,确保排水通畅,雨止田干,防止春季连阴雨造成田间渍害。

2、重点施好小麦拔节孕穗肥和油菜薹肥。对于长势弱、叶龄小的田块,适当施用返青接力肥,加快促进苗情转化。对旺长田块,适时采取镇压化控等措施,控旺促壮,增强防寒能力。对麦油长势正常的田块,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和油菜薹花肥。

3、春季持续阴雨天气,极易造成油菜菌核病以及大棚内蔬菜各类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还易导致各类杂草的旺长。各地要针对田间病虫草害发生情况,抓住气温回升的有利时机,认真发动开展春季化除和病虫害防治。

4、预防倒春寒危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在降温前及时对麦田浇水或灌水,调节麦田小气候,预防早春冻害。

编辑: 公众服务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山西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