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打印 中国天气首页 生活 旅游 繁體中文
中国天气网>江苏 > 江苏气候 > 气候影响评价

江苏省2012年11月气候影响评价

【字体:   2013-03-29 14:41:30   来源: 中国天气网江苏站

11月平均气温全省偏低,共出现3次寒潮天气过程。月降水量分布不均,大部偏多,局部偏少。全省日照时数正常。月内出现寒潮、大雾、雷电和沙尘等灾害性天气,对交通运输和居民生活造成一定影响。

一、基本气候概况

1.平均气温偏低

全省11月各站平均气温6.9℃(邳州)~11.8℃(苏州),全省平均气温9.4℃,较常年同期偏低1.3℃,异常度值为-0.92,属正常范围。与常年同期相比,苏北地区连云港大部、盐城北部、徐州中东部、泰州北部、南通中部以及苏南太湖区域偏低1.5~2.0℃,其他大部分地区持平或偏低1.0℃左右。月极端最低气温-3.3℃,24日出现在邳州。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全省偏低0.9~2.6℃;中旬全省偏低0.7~2.6℃;下旬全省持平或偏低1.3℃。

南京市月平均气温10 ℃,与常年同期相比偏低0.9℃。

图1  江苏省2012年1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图2   江苏省2012年11月平均气温距平(℃)分布图

2、月降水量大部偏多,局部偏少

全省11月各站降水量为26.6毫米(沛县)~120.0毫米(苏州),全省平均降水量为68.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4成。与常年同期相比,除苏中中西部地区偏少2~5成外,江淮东南沿海和苏南东部地区偏多1.0~1.5倍,其它地区偏多1~8成。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宁镇扬地区和高淳偏少1~4成,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靖江、南通、苏州偏多1.0~3.8倍,其它地区偏多1~9成;中旬南通地区和苏南东南部偏少1~5成,其它地区偏少8~9成或1倍以上;下旬淮北地区偏少1~8成,江淮地区和扬州地区偏多1~9成,苏南地区大部和南通南部偏多1~3倍。

月降水日数:淮北地区5~9天,其它地区9~13天。

南京市月降水量44.1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2成。

图3  江苏省2012年11月降水量(毫米)分布图

图4  江苏省2012年11月降水量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3、月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正常

全省11月各站日照时数为138小时(昆山)~186小时(丰县),月内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正常,北多南少:东南部及江淮之间西部地区138~160小时,其它地区160~186小时。与常年同期相比,淮北、江淮北部、江淮东南沿海和苏南东部地区偏少1成左右,其它地区持平略多。

与常年同期相比:上旬日照时数总体略偏少,全省偏少1~3成;中旬日照时数总体偏多:淮北和江淮北部地区偏多1~3成,其它地区偏多3~6成;下旬全省偏少1~4成。

月阴天日数:全省各地6~13天。

南京市月日照时数155小时,与常年同期持平。

图5  江苏省2012年11月日照时数(小时)分布图

图6  江苏省2012年11月日照时数距平百分率(%)分布图

二、重要天气气候事件及其影响

1、寒潮

受北方较强冷空气南下影响,11月出现4次降温过程,其中3次达到区域性寒潮天气标准。3~5日苏北大部地区出现寒潮天气,10~12日、22~24日,全省出现寒潮天气过程,强冷空气造成剧烈降温,全省大多数站最低气温降温幅度都在8℃以上,最低气温最大降温为14℃(宜兴,10~12号48小时降温),并伴有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2、大雾

11月江苏各地多次出现局地性大雾,大雾给市民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江苏各地交通带来较大影响。

26日中午11点起,由于南京禄口机场被大雾笼罩,中国西南航空公司长沙—南京的SZ4577航班,波音757飞机首先备降合肥骆岗机场,随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广州—南京的CZ3513航班,长安航空公司西安—南京的2Z531航班先后备降合肥机场,近300名旅客滞留合肥机场。

27日,江浙沪部分地区遭遇了今冬大幅降温以来的第一场大雾。我省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南京、镇江、常州出现能见度小于500米的雾。连云港市出现浓雾最强时,能见度不足50米,高速公路临时封闭。该场大雾还造成了南京二桥、三桥、绕城等多条高速封闭,车辆拥堵。据江苏交通广播网消息,因雾封闭的高速有:京沪、宁宿徐,沈海,宁连、宁杭、南京二桥南向北方向、三桥南向北方向、宁通、宁洛高速江苏段、雍六,沪宁;板桥气渡停航。截至27日上午11时,南京高速公路大雾基本消散,道路陆续开始恢复通行。

27日早上,受大雾影响,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早八点前航班无法正常起降。截至10:30,南京机场共有11架次出港航班延误,有11架次进港航班备降外场,8架次进港航班延误。随着温度回升,九点以后,大雾逐渐散去,航班陆续恢复正常。

另外,6~8日、17~19日和26~28日出现三段持续的雾霾天气,给苏州市的空气质量、人体健康和车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10日吴江和21日东山出现了能见度低于400米的浓雾天气,对当地交通及航运造成一定的影响。

3、雷击

受高空槽、地面切变线的影响,11月3日16:35至17:50在淮安市区、涟水出现一次区域性雷雨天气。无锡和江阴在3日和4日出现了2天雷暴(含闪电),宜兴3日出现1天雷暴。常州出现1天雷暴,均无灾情发生。

4、沙尘

随着冷空气南下,我国北方沙尘影响区域逐步南移,28日下午苏北地区普遍受到沙尘天影响,造成短时空气质量严重下降,能见度也有明显的下降,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一时达到300的中度重污染指数水平,我省淮安、连云港、盐城、南京等多城市“蒙尘”。根据南京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信息,28日夜里11点,PM10污染达到瞬间值最高峰,空气污染指数上蹿至257,一度达到中度重污染水平。

三、气候影响评价

1、气候与农业

月内我省水稻处于收获期,棉花处于吐絮收花期,油菜处于移栽期~冬前生长期,小麦处于播种出苗期~分蘖期。月内气温偏低,降水总体偏多,分布北少南多,日照正常。其中3~4日、9~10日有明显的降水过程,对秋收秋种略有影响,但降水改善了前期偏旱的土壤墒情,对油菜移栽、小麦播种出苗及蔬菜生长有利。月中后期气象条件匹配较好,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适宜,有利于小麦出苗分蘖和油菜冬前生长。

小麦苗情

受秋熟作物收获推迟和10月下旬以来多次过程性降雨天气影响,全省小麦播种进度总体偏慢,播期拉长,小麦适期播种比例接近去年,但差于常年。当前小麦苗情不平衡现象十分突出,迟播弱小苗比例较高。据农情部门调查全省小麦适期播种比例为60%,同比上年增1个百分点。截止到11月中旬全省已播并出苗的小麦面积2826万亩,仅占77.2%,平均基本苗23万,比上年减少0.3万,平均主茎叶龄2.6叶,比上年少0.2叶。总体上,今年小麦一、二类苗比例高于上年,差于常年。其中稻茬麦苗情好于上年,旱茬麦苗情差于上年。

油菜苗情

今年油菜秋播进度整体快于小麦,特别是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油菜移栽适期内出现有效降雨,墒情改善,有利于适期抢栽、活棵早发。全省油菜适期播栽比例为83%,与上年基本接近。今年油菜苗情与上年同期基本接近,全省移栽油菜平均密度每亩6972株,到11月20日平均叶龄7.5叶,平均绿叶数5.6张,株高21.2厘米,根茎粗0.54厘米。直播油菜平均密度每亩1.365万株,比上年减0.5万株;平均叶龄5.2叶、绿叶数4.5张、株高17.3厘米、根茎粗0.44厘米。

2、气候对交通影响

11月全省大雾天气给江苏各地交通带来较大影响。高速公路关闭,机场航班延误。月内的3次寒潮天气过程伴随的大风、降温、寒潮前的低能见度等天气,对公路、航空、航运、铁路交通和海上作业安全造成较大影响。

3、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寒潮袭来对人体健康危害很大,大风降温天气容易引发感冒、气管炎、冠心病、肺心病、中风、哮喘、心肌梗塞、心绞痛、偏头痛等疾病,有时还会使患者的病情加重。同时因为气温骤降,人体机能在抵御寒冷方面不能尽快适应,造成感冒病症高发,加之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等的特点。

四、下月预评估及对策建议

我中心11月30日发布的2012年12月气候趋势预测如下:预计今年12月降水量全省以正常略多为主,较常年偏多0~2成,多于去年同期(去年同期是19.8~33.2mm),以过程性降水为主,全省晴好天气较多。预计今年12月平均气温全省以略偏低为主,气温变化幅度较大,冷空气过程主要出现在上旬前期、上旬末、中旬中后期和下旬后期。预计月极端最低气温全省接近常年同期,预计出现在12月下旬,淮北地区-7~-5℃,江淮之间为-6~-3℃,沿江苏南-5~-2℃。

根据上述预测,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建议和对策:

1、加强冬前田管,针对不同茬口、不同播期、不同播种方式、不同苗情,突击抓好田间三沟配套、冬前化除化控、苗肥施用、麦田覆盖等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确保麦油安全越冬。

2、进入冬季冷空气和雨雪天气的影响增多,给交通运输带来压力,做好寒潮的预报工作。寒潮雨雪天气来临前,做好各项防冻防寒防滑准备工作。

3、进入冬季,大雾出现频率大,能见度降低,对交通运输和人民生活均会造成一定影响,雾天应该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尽量不要进行晨练。

4、12月气候干燥多风,要加强森林防火以及城市重要场所和家居的防火工作。

编辑: 公众服务科
转载请注明“来源:中国天气网”。
收藏此页】 【打印

相关新闻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帮助- 人员招聘- 客服中心- 版权声明- 网站律师- 网站地图- 商务合作- 广告服务- 手机版

    客户服务热线:400-6000-121 客服邮箱:service@weather.com.cn 广告服务:010-58991910
    Copyright©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 (2008-2024)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制作维护: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江苏省气象局
    郑重声明:中国天气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京ICP证010385-2号 京公网安备11041400134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50053